澳门威尼斯人博彩

首页 > 正文

守护湿地之美 共享诗意城市 | “小鹤学堂”环境教育落地昭通

2025-09-26   来源: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   

近日,在联合国发展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项目及国际鹤类基金会(ICF)的支持帮助下,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昭通市昭阳区教育体育局举办了昭通市2025年“小鹤学堂”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小鹤课堂”首次落地昭通,标志着中国黑颈鹤之乡昭通正式搭建起“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合力的环境教育新平台,为候鸟迁飞通道保护注入新动能。

从200只到2000只——一堂课背后的生态答卷

“大山包的黑颈鹤从1990年的200余只增至如今的2000只,数字背后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我们守护生态的责任。”开班仪式上,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负责人用三组关键词为培训定下基调:播撒“生态种子”、唤醒“家乡情感”、凝聚“保护力量”。希望借助教师把“鹤的故事”带进课堂,让“绿水青山”成为昭通孩子最熟悉的教科书。

 

 

昭通18校集结——“种子教师”先学一步

来自昭通市昭阳区16个乡镇的乡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昭通市实验小学的40多名骨干教师,以及昭通黑颈鹤保护协会志愿者、保护区工作人员共70余人参训。3天时间里,学员们围绕鹤类基础、湿地生态、文化与保护等完成“理论+实操+研学”的闭环学习。参训教师纷纷表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掌握了将生态保护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为回到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昭通黑颈鹤保护协会志愿者也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带回协会与广大会员共同学习,将知识广泛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转化为守护家乡生态的自觉行动,让“保护大山包、守护黑颈鹤”成为社会公众共同的精神共识。

沉浸式研学——大山包成了“最鲜活教材”

培训中,全体学员来到云南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海拔3000多米的亚高山草甸亲身感受黑颈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深入了解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国际力量——让昭通经验沿候鸟翅膀飞向世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鹤类基金会把项目落地昭通,是对昭通生态价值的国际认可;昭通市以“小鹤学堂”为平台,把黑颈鹤保护、湿地修复、社区共管的“昭通经验”分享给全球伙伴,让更多国际友人知道在中国西南,有一座城,因为一群鹤而改变;有一群孩子,因为一堂课而成长。